高考结束,如何选择专业是令许多考生家长都非常头痛的问题。全国的本科专业在2024年就已经突破了800个,2025年又增加了29个新专业,这么多专业中到底哪些算是好专业?许多人会直接看分数,哪些专业分数高哪些专业就是好专业,但实际上这么报大概率选不到好专业。本文就来聊聊笔者眼中的好专业到底要符合哪些标准,一家之见,仅作参考。
一、兴趣
很多人都会告诉你,选专业的时候不要由着孩子的兴趣来,但现实是如果考生不愿意学,考上再好的专业也没用。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感兴趣的专业,才能真正把它学懂。当然,兴趣也是分层次的。
首先就是狂热
如果考生对某方面表现出极为强烈的主动性,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那么不管这是个什么专业,让他读就完事了。因为这种全身心的投入很大可能会让他在这一专业领域中成为金字塔尖的那一小撮人,而无论是再冷门再不好就业的专业,只要做到了顶尖,前途也肯定不是问题了,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例如“甲骨文”这个堪称冷到冰点的专业,也有人靠它做自媒体而爆火。
其次是感兴趣
大多数人的“兴趣”,都在这一档里,例如喜欢唱歌、喜欢古文、喜欢游戏、喜欢旅游等等。基本上这类“兴趣”都仅仅是建立在这些事物有趣的基础上,但若是真拿它当职业,那就另说了。比如喜欢旅游的去做了导游,每天重复在同一条旅游线路上带团,他还会有开心吗?所以这个档次的“兴趣”自然是不能用来指导专业选择的,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不要由着孩子的兴趣来”。
最后是不反感
这是底线,如果考生对某一专业完全没兴趣,根本不想学,那么千万不要硬逼着他去选这个专业,否则大学四年他大概率什么都没学会,就算是清华北大毕业,到了社会上没本事照样要吃生活的苦。所以“不反感”是选择专业时的底线,绝对不能选择他抵触的专业。
二、能力
高考其实就是一种筛选人才的方式,每门课的考试都是在检验考生在这一门功课上的能力。这也是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的问题,也就是你到底能不能学会这个专业。每个专业都有它的侧重点和要求,例如数学专业就对考生的数学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电子信息类专业则对带电物理知识的要求较高,医药类专业则都要求学生的化学不能差……所以如果考生在相应的学科上能力不足,想要学好专业那就真是难如登天了。
而除了学习方面的能力,还有性格方面的能力。可能有些考生也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这个测评实际上就是检测考生在性格方面的能力,他到底是外向型的还是内向型的,是能沉下心来做研究的还是更擅长动手做实操的等等,这些能力在孩子未来的就业上可能比学习能力更有用。例如考生若是口才极好,性格也阳光开朗,交友极广,那么你让它学化学、数学、物理学这些纯研究型的专业显然不如让它学习法学、师范等需要同人打交道的专业好。
三、就业
若是撇开就业去谈专业的好坏,那自然是很多人都无法接受的事情,毕竟寒窗苦读20多年,最终也就是为了能找份好工作,这是人之常情。不过对于“哪些专业就业好”这个问题,其实是有着很大分歧的。大多数人会看这个专业是否是当下的热门专业,觉得只要是录取分数高,大家都争相报考的专业必然是就业好的专业,实际上这种判断错得有些离谱。事实上所谓的热门专业有不少都是这种“从众”心理助推起来的,这就好比我们看到有一家店门口有人排队,下意识的就会觉得这家店的东西肯定不错,于是我们也会加入到排队中,慢慢的这种心理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排队,这也就是那些热门专业为什么分数那么高的原因。但它们的就业真的好吗?倒也未必。
例如“法学”专业,妥妥的文科天花板专业,分数历来都是独占鳌头的,但在就业端简直差的让人匪夷所思。我国的法律市场其实并不大,这点其实很明显,谁没事会去打官司?但你看看如今还有多少大学没有开设法学专业的?从985到民办本科,只要你想读法学,每个档次都有很多高校可供选择。截至2024年,我国共有600多所院校开设了法学专业,由于毕业生数量庞大,因此就业竞争十分激烈。根据新锦成研究院2022-2024大学生就业质量调查数据,2021-2023届法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在各学科门类本科毕业生中连续排名倒数第一,并远低于本科生平均水平。此外,在平均月薪上它同样低于本科生平均水平。
其实相比当下的所谓热门专业,考生家长更应该关注的应该是这2点:一是未来哪些专业更吃香,二是就业地区的哪些专业更吃香。
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子,这几年它可谓是火出天际,录取分数线在所有专业中都算是高高在上的。但实际上这个专业几十年前就有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这个专业几乎就成了人人喊打的对象,谁又能想到现在它会成为如此被追捧的专业呢?只不过风光过后,如今的计算机类专业又开始走下坡路了,就业情况远不如巅峰时期,无论是从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上来看。虽然它如今还算不错,但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未来几年后它是否还能算是一个“好专业”呢?
而地域对专业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如今很多人都在说金融业不行了,没资源不要再去学金融专业。当然金融行业如今确实也过了它的巅峰期,但要说它不行了倒也有些偏颇。根据2024年国内上市公司的年报来看,非银金融行业仍旧以46.7万的人均薪酬排名榜首,而人均薪酬第2的则是银行,43.7万。所以金融类专业如今的就业其实仍旧很好,而之所以会被人误解为不行了,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地域”。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中的金融业高度发达,对人才的需求量和给出的薪资待遇远超其它地区,在这些城市中学金融和在其它地方学金融,在就业上可谓是天差地别。
每个地区都有其支柱产业和未来主要发展的产业,找准这些产业对应的专业,不管它如今是“热门”还是“冷门”,都不用担心就业问题。
四、总结:
所谓的“好专业”,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同人眼中的“好专业”也天差地别,主要看考生的职业规划和自身的能力、喜好相结合。高考结束后到志愿填报之间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考生和家长千万不要浪费了这段时间,多沟通,多查阅资料,在志愿填报之前确定自己的专业才是重中之重。
华夏配资网-股票配资门户有哪些-正规股票杠杆平台-股票配资开户流程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